《电影艺术》
本期首次推出《莫言研究》专题,期望别开生面为学报吹来一缕清风,让读者诸君喜欢。首次开栏,有幸邀请到了国家重大招标项目莫言研究团队几位学者撰文,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立意阐释了诺贝尔奖得主作家莫言及其著作,给人以新鲜的启发。以研究女性文学见长的青年学者程春梅博士梳理了从1986年莫言发表小说《红高粱》至今30多年中国新时期性伦理变迁的翔实资料,撰写的《从<红高粱>小说版到剧版的改编看新时期中国性伦理观念的变迁》,深入分析了时代跃迁折射出的不同的社会观念和心理需求。论文从一部作品的流传衍化纵向地穿透了30年的历史,从一个小视角凸显和深化了社会伦理的大问题。青年学者刘雪芹和张相宽的《莫言小说中的电影元素》则是从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其叙述特征入手,对莫言的小说进行了具体分析,论文从故事特征、蒙太奇、特写和视听元素四方面论述了莫言小说对电影艺术叙事经验的汲取,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充分阐释了莫言小说的叙事肌理与叙事风格,进而阐释了莫言小说的故事性与向中国叙事传统回归的当代意义,指出了莫言小说的传奇与史诗品格所赋予改编电影的娱乐性与深刻性,由此可见出小说与电影不同学科的深刻勾连。论文认为蒙太奇的叙事技巧不仅有利于莫言小说叙事时空的营建,叙事节奏的掌控,更有助于小说叙事氛围的渲染、人物境遇的揭示,这是对莫言小说客观性叙事特征的新见解。生长在红高粱大地上的青年学者李晓燕博士则是依据自己对故乡高密史料的稔熟,以莫言笔下反复出现的高密县长曹梦九这个艺术形象入手,写出了《莫言笔下曹梦九形象创作原型探源》。作者对曹梦九形象的原型——高密历史人物民国县长曹梦九进行了深入的考证研究,分析了曹梦九形象内在精神价值在小说中的传承和演变规律,从正义刚健、幽默智慧、慈爱悲悯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从生活原型到小说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的来源及其文学演变规律,并对莫言在不同创作阶段创作的曹梦九形象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作家的生命体验、文化观与曹梦九形象塑造之间的深刻联系。论文中出现的许多地域生活的生动细节,均来源于作者实地的考察调研,这无疑丰富了莫言研究的史料建设。青年学者蒋鹭的《论葛浩文译莫言小说<蛙>中的方言翻译》则带领我们走进莫言小说域外传播的深处,她以莫言小说《蛙》中的方言为切入点,对《蛙》中出现的方言词汇、习语俗语归纳总结,对比葛译本中对方言的处理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了方言在原作小说人物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肯定了葛译本通过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原作的神韵,基本再现出《蛙》中的“意”与“味”,保持了原作的写作风格。论文不长,但仍可见出青年学者蒋鹭严谨扎实的文风。本栏目论文作者都很年轻,年长的刚过不惑,最小的蒋鹭尚属弱冠之年,他们的文章各有千秋,虎虎生风,可谓后生可畏,未来学界大有希望,这正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所热切呼唤的。
本期首次推出《莫言研究》专题,期望别开生面为学报吹来一缕清风,让读者诸君喜欢。首次开栏,有幸邀请到了国家重大招标项目莫言研究团队几位学者撰文,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立意阐释了诺贝尔奖得主作家莫言及其著作,给人以新鲜的启发。以研究女性文学见长的青年学者程春梅博士梳理了从1986年莫言发表小说《红高粱》至今30多年中国新时期性伦理变迁的翔实资料,撰写的《从<红高粱>小说版到剧版的改编看新时期中国性伦理观念的变迁》,深入分析了时代跃迁折射出的不同的社会观念和心理需求。论文从一部作品的流传衍化纵向地穿透了30年的历史,从一个小视角凸显和深化了社会伦理的大问题。青年学者刘雪芹和张相宽的《莫言小说中的电影元素》则是从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其叙述特征入手,对莫言的小说进行了具体分析,论文从故事特征、蒙太奇、特写和视听元素四方面论述了莫言小说对电影艺术叙事经验的汲取,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充分阐释了莫言小说的叙事肌理与叙事风格,进而阐释了莫言小说的故事性与向中国叙事传统回归的当代意义,指出了莫言小说的传奇与史诗品格所赋予改编电影的娱乐性与深刻性,由此可见出小说与电影不同学科的深刻勾连。论文认为蒙太奇的叙事技巧不仅有利于莫言小说叙事时空的营建,叙事节奏的掌控,更有助于小说叙事氛围的渲染、人物境遇的揭示,这是对莫言小说客观性叙事特征的新见解。生长在红高粱大地上的青年学者李晓燕博士则是依据自己对故乡高密史料的稔熟,以莫言笔下反复出现的高密县长曹梦九这个艺术形象入手,写出了《莫言笔下曹梦九形象创作原型探源》。作者对曹梦九形象的原型——高密历史人物民国县长曹梦九进行了深入的考证研究,分析了曹梦九形象内在精神价值在小说中的传承和演变规律,从正义刚健、幽默智慧、慈爱悲悯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从生活原型到小说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的来源及其文学演变规律,并对莫言在不同创作阶段创作的曹梦九形象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作家的生命体验、文化观与曹梦九形象塑造之间的深刻联系。论文中出现的许多地域生活的生动细节,均来源于作者实地的考察调研,这无疑丰富了莫言研究的史料建设。青年学者蒋鹭的《论葛浩文译莫言小说<蛙>中的方言翻译》则带领我们走进莫言小说域外传播的深处,她以莫言小说《蛙》中的方言为切入点,对《蛙》中出现的方言词汇、习语俗语归纳总结,对比葛译本中对方言的处理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了方言在原作小说人物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肯定了葛译本通过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原作的神韵,基本再现出《蛙》中的“意”与“味”,保持了原作的写作风格。论文不长,但仍可见出青年学者蒋鹭严谨扎实的文风。本栏目论文作者都很年轻,年长的刚过不惑,最小的蒋鹭尚属弱冠之年,他们的文章各有千秋,虎虎生风,可谓后生可畏,未来学界大有希望,这正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所热切呼唤的。(贺立华,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