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今年春节档,我们看到了年轻的新生代导演的崛起。他们已成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要通过电影让全世界能够看到可爱的中国人。”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民网一号演播厅里,新一期的《两会夜话》正如火如荼地录制中。如今,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文化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本期节目便围绕着中国电影徐徐展开。栏目主理人、人民网总编辑罗华,人民网主持人臧辰蕾,现场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导演路阳,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少华,以及接受“云连线”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和哔哩哔哩UP主“影视飓风”,共同探讨中国电影乘风破浪之路。
万紫千红,总是春节档
“今年过年,你看了哪部电影?”
节目开场,几位嘉宾兴致勃勃地聊起了最近看过的春节档电影,一起探讨“最强春节档”是如何造就的。
人民网总编辑罗华与嘉宾交流。
“今年春节档的成绩是电影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罗华表示,类型丰富多元电影可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多元类型‘组团'发力,以喜剧类型为主,结合多种元素,大家的选择空间多了,众口不再难调。”
“今年春节档电影对观众吸引力太强了,简直一票难求!我的朋友们在春节期间几乎都去过电影院,我也收到了不少邀请。”刘少华从自己的体验谈起,他表示,春节档电影近年来成为了“新年俗”,今年春节更为特殊,就地过年的号召让电影充分融入市民生活。对观众来说,电影院里的共情共鸣是人与人之间实现情感互动的重要方式。
刘少华提到,“几部电影设置得非常巧妙,有《你好,李焕英》的温情脉脉,有《唐人街探案3》的悬疑搞笑,有《刺杀小说家》的瑰丽诡谲……还有不同类型的动画、奇幻片可供选择。”2021年的春节档就如同万花筒一般,丰富多元的电影类型,不仅满足了观众不同的观影需求,还进一步折射出中国电影发展的不同侧面以及成绩。
饶曙光认为,市场火热的背后是广大观众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影院复工后的第一个春节档,电影人才没有离场,投资没有离场,观众没有离场。从全球范围来讲,中国电影的复苏走在了世界前列,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内生动力很强,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档期里,饶曙光发现了新的亮点——年轻的新生代导演成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他表示,“中国电影这几年高速发展,得益于电影新力量的不断崛起。春节档有好几部电影都是年轻导演,他们对电影市场更了解,更熟悉年轻观众的口味,拓展了中国电影的空间。”
荡气回肠,唱响主旋律
演播厅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但嘉宾们对电影的热爱让现场气氛愈加热络,时而认真专注,时而笑声朗朗,话题也从春节档逐渐说开,开怀畅叙,议论纵横。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人民网 严立政摄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表现十分亮眼,频频掀起观影热潮。节目现场播放的一段街采中,观众纷纷点赞了《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金刚川》等主旋律电影,引起了在座嘉宾的注意。
“现在主旋律电影拍得好,我觉得有一个尊重电影艺术规律的问题。电影不是论文,也不是新闻,不是什么内容都能拍成电影。”罗华认为,电影要有人物形象,要有故事,要有虚构,有戏剧冲突。要能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共鸣。
饶曙光的思考与罗华的观察不谋而合。作为一名“职业观众”,饶曙光对主旋律电影呈现出的新气象深感欣慰。他表示,此前的大部分献礼片,大多是展现伟人、英雄、模范人物或大事件本身的故事,而如今的主旋律影片则选择了“微观叙事”,用亲民的方式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饶曙光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审美思维、审美方式发生了改变,小切口、小人物的故事更容易让大家产生共情,“主旋律电影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于创作者通过话题设置有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每个故事都有它的亮点,都有它的动情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在现场,曾参与创作电影《金刚川》的导演路阳讲述了自己对主旋律电影的探索过程。以《金刚川》为例,在创作之初,路阳希望在每个角色身上找到鲜活的个性,同时也试着去发掘题材、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联系。“他们为何能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何如此有力量?我们需要从内容里找到真正打动我们自己的部分,把这些感受和思考传递给观众,让大家信服。”路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