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综合新闻

《我的姐姐》成“姐道”?在影片语境里探讨“

来源:电影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5

本文作者:树上的女爵

《我的姐姐》目前豆瓣评分是7.1,我不觉得值这个分数。

从观影感受来讲,剧情、表演、视觉、台词、配乐、原创度、创新性、审美余味没有哪个元素能达到很理想的水准。当然,作为一部女导演、女编剧、女主演完成的女性主义影片,性别视角下的二胎话题性是很高的。

作为一名女观众,从尽量支持国产片而不是一味吐槽的情感出发,今天来谈一谈影片的三个方面:

1.人物设定

安然是有代表性的。作为女孩来到这个世界,并不被期待,父母为了能生二胎生儿子强迫她装成瘸子,被计生工作者撞破后遭到父亲的毒打,梦境中也影射了父母为了能生二胎不惜制造老大的意外死亡。好不容易熬到上大学想远走高飞,父母背着她将高考志愿从临床医学改为护理,只为能让她早点工作就近照顾家。安然已经成年,父母如愿以偿生了儿子,把女儿冷落一旁,把儿子宠若珍宝,毫无疑问,在他们的观念里,命如草芥的女儿天生就应该为了如珍如宝的儿子付出许多许多。安然的上一代,姑妈就是这样为了弟弟放弃了上大学和在俄罗斯做生意的机会恪守“姐道”的。

这样的姐姐在中国太普遍了,在城市尚且不在少数,在农村更是数不胜数。姐姐们即便侥幸逃离原生家庭,接受好的教育、努力工作成为一名独立女性,但内心被忽略被工具化的痛永难治愈。

为何家会伤人,重男轻女给你最准确的答案。

在我身边,哪怕是独生女孩,没有弟弟,不是姐姐,也有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父母和社会的隐性歧视与伤害的。如此历史悠久、罄竹难书的话题,一开始就击中了现代女性的痛点。

所以安然的反抗来得生猛又决绝,父母遭遇车祸去世,她并没有显得多么悲伤,脸上满是疏离和冷漠的自防。亲戚们把她架在责无旁贷抚养弟弟的祭台上,她开始爆发,积蓄了二十多年的愤怒和委屈瞬间涌来。大伯作势要打她,她声色俱厉地反驳;姑妈晓之以情劝她,她据理力争地自辩。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觉得她应该为弟弟奉献和牺牲,这是哪里的天文规定祖宗训条,明明她才是一直被辜负的那个人,如今眼看就要脱离苦海,她凭什么要背负父母遗留下来的这个弟弟“锅”。

这是影片剧情的开端,撕开一道血淋淋的伤口给你看。

安然的反抗在情理之中,符合女性平权的社会期待。

可就在跟弟弟的短暂相处中,她的心也慢慢注入一丝柔情,矛盾挣扎几次落泪。虽然弟弟骄横,可他毕竟才6岁,一遍遍喊着“我想妈妈了”,天真又无助地喊着“姐姐”“我只有你了”,她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可是她有自己的未来规划,要考研去北京,和男友共同打拼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脱离现在这个憋屈的护士工作环境,摆脱父母曾经的干涉和掌控,开启自己崭新的人生。

弟弟则是一个阻碍和牵绊,如果自己来抚养弟弟,那么她的人生计划将会全部会被打乱。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向父母妥协,抚养弟弟就代表她要跟一直漠视自己的父母和解。何况她和弟弟差了18岁,相处的时间短暂,并没有建立起深厚稳固的亲情基础,两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割裂的,存在一道无法跨越的年龄和性别横沟。

弟弟的存在就是一个不幸的提醒,是一个家庭资源的强势竞争者。所以即便她会帮弟弟准备早餐,为他穿鞋子,背着他回家,对他心生不忍,她仍然要坚决地为他找一个寄养家庭。她甚至想在地铁站里制造弟弟走失的意外现场,可终究狠不下心来。

剧情铺垫到这里,仍然是合情合理的。

网友们意难平的是结局,弟弟突然变得明白懂事了一般,主动打电话给寄养家庭,帮姐姐做出了选择,姐姐签订了寄养条约把弟弟送走了,可在寄养家庭提出让她跟弟弟再也不要见面、弟弟背对着她无声地悲伤时,安然有点后悔,拉着弟弟离开了那个家庭。结局是个悬念,虽然不知道安然最终是否会选择照顾弟弟、放弃自己的规划,从感情角度来看,她接纳了弟弟的存在,为弟弟敞开了心门。

“叫您一声《姐道》,不冤枉吧”,这是网友们呼声震天的讽刺声。

听说这个电影的原型故事来自天涯上的一篇吧文,那篇自述里,姐姐奉行人性本就自私的原则,自己独占了两套房子,把弟弟送到乡下,过上了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