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是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在故宫拍摄的西方电影。该片当年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全力配合,以至于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也亲自出演了该片。拍摄溥仪登基大典时,文武官朝圣场景使用了19000名临时演员。制片方还请来溥仪的弟弟溥杰担任影片的历史顾问。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放,欢迎西方艺术家和观众。那个时候,我们为西方艺术批评界打开了一扇交流的大门,让别人带着固有的意识形态进入我们自己的土地,讲述我们皇帝的陨落,评论我们自己的历史变化。开门后,这部电影带给西方世界的不仅是人物的传奇故事,还有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的面孔和思想也伴随着电影艺术的魅力,逐渐被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观众所理解。
电影中有三个“开门”电话值得注意。第一,他的奶妈突然被送出宫,溥仪对她的心理和肉体的依恋瞬间断绝。溥仪一边跑一边喊着护士的名字,最终被锁在了皇城之中。其次,溥仪的生母在城外吸食鸦片自杀后,来到城门,希望出去探望。透过卫兵,溥仪看到了外面热闹的街道和人群。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困的情况,对着守卫喊道:“开门!开门!”可皇上的话在这里没用。第三次“开门”的呼声发生在几十年后的伪满洲国。妻子万荣生完孩子后,被日本人强行转移到疯人院。王室后裔被毒害,女王面临迫害。溥仪学完飞到楼下,跟着到了门口。历史再次上演,朱红之门再次关闭。面对与家人的生死分离,溥仪心中不知所措,只是颤抖着对守卫说了几句,打开门就放弃了。这一幕,溥仪实在是太熟悉了,又是那么的熟悉,让他有些害怕。他知道,无论他怎么挣扎,这扇紧闭的门都不会为他打开。他只是城墙内的傀儡皇帝,连开门和关门的力量都无法控制。
电影的结局很感人。成为共和国公民的溥仪花了一毛钱买了一张进入故宫参观故居的门票。面对新时代的红领巾,他开始在心里倾诉。溥仪老人多年前把藏在龙椅下的蚱蜢送给了孩子,然后就消失了。随后,无数外国游客涌入大厅。导游的喇叭讲述了溥仪的故事,时间和地点瞬间变成了我们的地方。在当今社会。这个结局充满魔幻色彩,蕴含着导演的深情。贝托鲁奇通过对溥仪这个人物的同情,完成了新旧时空的连接,将他在这部寓言中的柔情传递给观众,提醒中华文明的后人不要忘记历史。
这部电影值得我们解读的不仅是溥仪的故事,还有艺术家对文化之旅的真诚认真反思。我们的历史不仅需要数据和真实,还需要艺术表达、寓言灵感,以及那些唤起集体回忆的难忘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