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1月11日下午,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王兴东历经15年创作编写,雷献禾执导,卢奇联合导演,卢奇、于慧领衔主演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邓小平小道》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当天是个特殊的日子:40年前的这一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影片由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领衔出品,将于今年3月全国公映。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赵实,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晓明,中影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艺委会主任江平,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陈旭光,《电影艺术》杂志主编谭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中国文艺评论家副主席张德祥,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会长穆德远,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主演卢奇曾饰演邓小平60余次
影片《邓小平小道》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当年邓小平同志家国情怀系于一身,坚强隐忍,忧国忧民,一边劳动,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但仍然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正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样,一条乡间小道延伸出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这也是影片《邓小平小道》名字的由来。
《邓小平小道》联合导演、主演卢奇
该电影由王兴东编剧,雷献禾导演,卢奇联合导演并主演。卢奇1988年在电影《百色起义》中首次饰演邓小平,获得了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此后先后60余次在影视作品中塑造过不同时期的邓小平形象。
《邓小平小道》海报
编剧王兴东谈深圳参与出品:
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拥护
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百年,他于2004年就开始了剧本创作,并深入江西陆军学院、新建拖拉机修配厂、邓小平起居室、邓小平同志故居将军楼等地实地采访,数易其稿。
2008年,王兴东将剧本改编成广播剧《深情》,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从2004年开始采风创作到2020年成片,16年来,王兴东不忘初心,终于将这段对中国人民影响深远的历史搬上了大银幕。
谈及深圳参与该电影的制作,王兴东表示,影片反映的这段历史永远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深圳参与到电影的出品当中来,不仅表达了对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拥护,更饱含了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感情。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影片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现实教育性融为一体。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称赞影片非常感人,出乎意料,“这部影片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一部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以民为本的描写伟人的作品”。她表示,该影片的创新点就在于在平凡中见伟大,在逆境中现刚毅,在磨难中现真情,在实践中出思想。
作为专家团里唯一的影视“圈外人”,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邓小平小道》的看法。“中国拍现实主义的历史题材电影非常少,这个电影很好的填补了非常重要的空白。作为邓小平改革开放最早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我认为对邓小平的路线,我们研究的是不够的。我认为这种改革开放历史题材电影还要多拍,我们今后的路就会走得更好。”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呼吁让更多年轻观众看这部电影,并且称赞了影片艺术上的成就。“我们过去写领袖人物传记有一个普遍性的缺陷,都是事迹要写全,人物关系要写全,煽情又高大处理。但《邓小平小道》不这样。它在人物传记有新的突破,抓到了核,没有面面俱到去写小平在这段社会关系,而是集中在写小平的人格和信念。包括在工厂里面,那些红卫兵冲进来的时候,在那样危难时刻的镇定、坚毅。这个作品在情感表达上非常克制,因为有情绪,所以观众自然会进去。小切口也会出大史诗。这部电影有思想意义,有历史价值,也有非常强的艺术艺术感染力。”